关注健康,关注新闻,关注罕见病

健康生活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意思

2025-05-19 | 分类: 健康生活 | 查看: 27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视丘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止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从而导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正常范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0.004~0.08。

临床意义

1.减少

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2.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

(2)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扩展资料

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

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意思是: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

1、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一过性减少。健康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这与下丘脑-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分泌有关。

2、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临床意义是表示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扩展资料:

1、嗜酸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的分泌物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即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在少部分个体,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

2、嗜酸粒细胞直径10-12μm,核分页,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大小胞,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将核掩盖。

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何杰金病等。

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嗜酸性粒细胞百度百科_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关键词: